物競天擇,適者生存,家居企業根據市場需求調整自己的產業鏈,根據保障性住房的特點推出對應產品。以高性價比的品質和不打折的服務質量吸引消費者,搶占市場份額。在未來的發展中,能否成功在保障房市場中掘金,企業就要各憑本事了。
保障性住房的大規模建設給家居建材行業帶來新的市場。可以預見,保障房會切實促進家居建材產品的消費。很多人購買商品房是為了投資,空置期長,實際裝修需求反而不是很大。與商品房不同,保障房的入住率幾乎是100%,只要住進保障房之后,裝修和購置家居建材用品是必需的選擇。而保障性住房低廉的房價讓購房者節省下來的購房開支,將一定程度轉化為裝修購買力,拉動中檔家居建材產品的市場需求。
業內人士分析,今年全國將建1000萬套保障房,按照50平方米一套計算,僅2011年的保障房就有5億平方米的裝修市場,而“十二五”3600萬套保障房建設計劃所帶來的家居建材消費需求更是驚人,對于家居建材企業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發展良機。據悉,不少家居建材企業把保障房市場當成是救命稻草,已經紛紛制定相關的計劃,積極調整產品線以迎合市場的新需求。
"十二五"期間,國家將投入建設3600萬套保障房,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的覆蓋面積達到20%左右。而今年到明年,全國將建1000萬套保障型住房,且據最新消息,其中的400萬套將會在今年年底建成。這意味著,的保障房時代已到來。大規模的保障房建設,不僅將拉動地產、水泥、建材、鋼鐵、工程機械等相關行業,而且影響將波及陶瓷、潔具、家電、家紡、家具等下游產業。
保障房市場這個大蛋糕,企業怎么樣才能分到呢?專家指出,首先要重視這個市場,了解這些保障房的分布區域和房子的戶型,然后有針對性地進行產品改良或者開發針對性的產品。當然,不是所有企業都適合做這個市場,畢竟保障房的特點對建材家居產品的成本和實用性具有較高的要求。但是,這對于一些民族企業,尤其是目標市場定位為中低端市場的企業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商機。
業內人士分析,保障房建設計劃所帶來的家居建材消費需求驚人,對于家居建材企業而言是可遇不可求的發展良機。據悉,不少家居建材企業把保障房市場當成救命稻草,紛紛制定相關計劃,積極調整產品線以迎合市場的新需求。
2012年是地板企業全面競爭,集成材迅速搶占市場的一年。一部分小企業不堪忍受競爭的殘酷已退出地板行業,也有不少企業還在大踏步跨進地板行業。所以,地板行業的競爭和整合已經來臨。
紛紛試水電子商務
目前包括曲美、圣象、大自然、TATA木門等一批較為知名的家居企業都已經試水電子商務。在今年4月10日,TATA木門就首次推出了專屬的電子商務網店。而5月27日,淘寶商城愛蜂家居體驗館的開業更是引起了業界轟動,而與淘寶進行合作的就包括了全友家私、百強家具等知名品牌以及來自廣東、四川等地的一批家居企業。
抱團投向保障房
據了解,今后五年我國計劃新建的保障性住房總量將達到3600萬套,即使按照每套60平方米計算,總面積也達到216000萬平方米。盡管與住宅市場上傳統的豪裝相比,保障房裝修的利潤到底有多高仍無法預測,僅僅從規模上看,這就將促成一個龐大的需求市場。
目前已經有許多品牌家裝企業將目光瞄準了這一塊大蛋糕。不斷有企業推出針對這一領域的低價位裝修產品,這些產品以高性價比、低總價為特點,直接瞄準和滿足保障性市場的需求。【詳細】
據了解,保障房項目對家居業可以說是意義重大。與商品房相比,保障房被認為更具“民生”屬性,屬于政府強調“保障”的房產項目。在樓市調控三度出擊,房產剛需長期受抑的背景之下,“保障房將成為有效家居需求強勁釋放的“第一站”,有望大幅拉動建材行業的銷售。
眾所周知,最近一兩年的房產調控政策不僅對房地產本身造成巨大壓力 ,而且對房產下游的家具行業也有一定影響。剛剛過去的2011年家具行 情不太樂觀,那么今年市場走向又會是怎么樣?家具企業又該作出哪些 應對策略,來提高企業競爭力度過眼下這個難關呢?
要有信心 調控的影響并非想象中那么大
只要略加分析,我們就會發現房地產調控對家居行業的影響并沒有我們 想象中的那么嚴重。【詳細】
樓市影響、成本上漲、融資困難……多重因素影響下,家裝建材業不堪負重,不少商家表示今年將“穩”字當先,同時放緩在國內市場的擴張速度,轉而向東南亞等海外發展家轉移。
從去年開始的樓市限購政策,給家裝建材業沉重一擊,在商品房“求之無門”的情況下,眾企業紛紛進行產品結構調整,將目標鎖定在了保障房和經適房,重點推出經濟適用型家居家裝產品。